1917年是世界历史上意义非凡的一年。在俄罗斯,列宁成功领导了震撼人心的十月革命;而在中国,孙中山则发起了备受瞩目的护法运动。虽然从表面上看,这两者似乎毫不相关,但实际上却有着深刻的联系,因为革命活动的背后总需要资金的支持。而正是在这两场运动的背后,潜藏着同一个神秘的“金主”。这个“金主”不仅支持了列宁的革命事业,也为孙中山提供了必要的经济援助。那么,这个金主究竟是谁,又为何会选择援助他们呢?
一、资助护法运动
1917年,中国北洋政府因为是否参与第一次全球性战争而引发了激烈的“府院之争”。这一争斗后来演变成张勋复辟的闹剧,令整个政局愈加复杂。在段祺瑞镇压了张勋复辟之后,他拒绝恢复《临时约法》,并且企图对德国宣战。这一系列举动令身处上海的孙中山感到极为愤怒,冲动之下,他决定重新高举“护法”的旗帜,旨在与段祺瑞及其领导的北洋政府进行抗争。然而,护法运动的推行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,那么这笔钱从何而来呢?
就在此时,“金主”出现了。1917年3月,德国驻华公使辛慈离任回国,路经上海时,他指示德国驻上海总领事克里平与孙中山建立联系。于是,在4月份,孙中山与德国使馆的翻译雪麦进行了重要会谈。最终,德国决定提供150万马克,相当于200万银元的资金。这笔资金使孙中山得以解决护法运动初期紧迫的财务需求,海军得以迅速开拔,国会议员们也得以南下参与运动的推进。
展开剩余57%二、协助列宁回国
早在1900年,列宁结束了在西伯利亚的流放,之后离开了俄罗斯,辗转于欧洲各国进行革命活动。由于长期无法返回故土,他一度悲观地认为自己这代革命者无望亲历俄罗斯的变革。然而,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俄罗斯的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从1915年起,德国开始向在瑞士的列宁提供资金支持,使得他得以继续他的革命工作。当俄国的二月革命爆发后,列宁急切希望能返回故乡,于是通过德国驻伯尔尼的公使请求允许其一行人过境德国。德国柏林当局迅速回应,允许他们尽快回国。于是,在1917年4月,列宁和其他32名革命者乘坐只有两节车厢的小火车,经过柏林,最终回到了他们期盼已久的俄罗斯。根据德国的档案资料,为了支持俄国的革命,德国还提供了5000万金马克的巨额资金。
三、德国为何如此支持
然而,德国为何会大力支持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和列宁的革命呢?其实,背后的原因无外乎是国家利益。一方面,战争的爆发让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,尽管俄国军队战斗力不强,却仍然消耗了德国大量的兵力。为了尽快结束战争,德国亟需解决这一两线作战的问题。俄国发生革命,并退出战场,正好符合德国的战略利益。
在俄国的二月革命之后,虽然临时政府没有选择退出战争,但德国注意到列宁是反对参战的。如果能让列宁领导俄国的革命,俄国势必会退出战争。同样的道理适用于中国,在国际范围内,段祺瑞支持参战,而孙中山则呼吁抵制,德国支持护法运动,自然是希望能够阻止中国插手战争,避免其在远东的利益受到损害。通过这样的布局,德国对国际局势的把控显得尤为显著。
参考资料:1.《国民党与德国的关系》;2.《俄罗斯的文明与外交》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杠杆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